​传播中国|报道世界-新华网--新闻网站

​传播中国|报道世界-新华网--新闻网站

分享
  • 产品详情
  • 产品参数

传播中国|报道世界-新华网--新闻网站




                                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新华网介绍


新华网是中国主要重点新闻网站,以传播中国、报道世界为宗旨,依托新华社遍布全球的采编网络,记者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地方频道分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每天24小时同时使用6种语言滚动发稿,权威、准确、及时播发国内外重要新闻和重大突发事件,受众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论坛是全球知名的中文论坛。


新华网是党中央直接部署,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新华网创办于1997年11月7日,前身是新华通讯社网站,2000年3月正式更名为新华网。新华网以“传播中国、报道世界”为职责,以“权威声音、亲切表达”为理念,通过中(简、繁体)、英、法、西、俄、阿、日、藏、维等多种语言,24小时不间断发布全球新闻,是名副其实的“网上新闻信息总汇”。

依托新华社31个国内分社、170余个境外分支机构以及自有采编队伍,新华网形成了全球化新闻信息采集网络,在重大新闻和突发事件报道、权威信息发布方面形成了对其他新闻网站的比较优势,是中国网络媒体中传播力强、覆盖面广、资讯采集手段全、传播形态多样化的全媒体信息采编发平台。

新华网日均访问人次约5800万,页面浏览量约2.8亿,在全球近5亿个网站中的综合排名稳定在前150位。新华网的权威性和品牌影响力得到业界广泛认可,2012年被业内权威的《IT时代周刊》评为“2012最受信赖的新闻网站”,被《互联网周刊》评为“2012年度最具影响力新闻门户”并在该刊评出的中国商业网站百强排行榜上位列第九、新闻门户排行榜位列首位。

新华网拥有众多中国新闻奖和中国互联网站获奖作品和品牌栏目,《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新华直播”等多篇报道和栏目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第一回应”、“新华网评”、“新华头条”等获评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新华网还获得“中国优秀文化网站”、“中国网站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新媒体年度十大品牌”、“中国新媒体创新年度品牌”、“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奖”等业内重要奖项。

新华网是中国最大规模的政府网站集群的承建者,中国政府网、中国文明网、中国平安网等均由新华网负责网站内容、技术保障等承建工作。温家宝同志连续三次做客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访谈间,与网民在线交流。迄今为止,共有近百位省部级领导和数千位企业高层接受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联合专访。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步伐的加快,新华网的商业价值日益得到认可,市场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2012年获评“中国最具广告价值的网络媒体”。目前,新华网已同10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与40余家4A级广告代理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网站供稿业务的客户包括新浪、网易、腾讯等主要商业网站,以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

在加强内容建设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新华网不断强化基础网络技术建设和应用功能拓展,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首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先后推出了云盘、祝福、网址导航、好友、群组等10多项社区应用功能以及微博、新华足迹、新华云盘等移动客户端陆续上线,以位置服务、用户管理、社会关系、内容挖掘、移动应用等为中心的“大数据+云端应用”技术体系初步形成。16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获得软件著作权证,2项技术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另有1项技术发明专利初审合格。

2010年起,按照中央要求和新华社党组部署,新华网由文化事业单位向互联网文化企业转型,实行企业化运作。2011年3月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引入8家战略投资者,目前正在加紧推进股改上市进程。2012年,获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


新华网资讯摘录


揭开科研经费“黑洞”--“部长之怒”再追踪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 近日,科技部部长万钢怒斥科研经费“恶性问题”。“新华视点”记者梳理近三年国家各部委、各省份年度审计报告发现,科研经费被“贪”“吞”“挪”“骗”屡见不鲜,“黑洞”惊人。

  总量居世界第三、年度过万亿元的科研投入,却没有换来与之相应的科技创新效应。科研腐败症结在哪?“黑洞”又该如何堵住?

  课题“养人”:研究未启动 钱已进腰包

  大到发放工资、福利、建经济适用房、购买汽车,小到充饭卡、交电话费,甚至重复报销车票,在一些已曝光和查处的科研腐败案例中,科研经费几乎“无所不能”。

  某985高校社科处的一位人士说,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科研项目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和社会合作,国家级项目对可支配的劳务、餐饮、会议等费用会有一定的额度限制,社会合作项目却基本上由课题负责人一人决定,除了可计提30%左右的劳务费,可报销的单据也几无限制,科研经费成为变相收入补贴已是“公开的秘密”。

  原本用于支持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经费,为何变成众人争抢的“唐僧肉”?

  广州某部属高校一位从境外回国任教的教授,在国外每年薪水近100万元人民币,而回到广州后工资收入不过10余万元。“之所以回国,一是职称提高了,二是,工资收入虽然降低了,但有科研经费作补贴,实际收入并不低。”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课题还没开,一部分资金就已进入某些人员的腰包,这同我国科研人员的薪酬体系有关。一些科研机构、高校对科研人员采取“基本工资+津贴+奖励”的薪酬制度,津贴、奖励部分主要源于“科研提成”。

  审计报告也印证了这种说法。2007年至2009年,陕西省6所省属高校项目负责人按5%到20%的比例提取开题费、特支费等上千万元,正是高校“自行规定”的。

  “某种程度上说,一些课题经费已异化为科研人员的‘红包’。”熊丙奇说。

  利益勾结:凭关系立项 按立项分成

  针对科研领域乱象,相关部门近年花了很大力气治理,但当前科研腐败问题依然触目惊心,原因何在?科技部部长万钢一语中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坐在同一条船上。”

  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结成“利益共同体”,甚至出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怪象,使得科研经费失去了应有的纯洁性,一些科研人员将功夫用在了科研之外。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告诉记者:“要想立项,就要有关系,甚至还有一些掌握科研经费的部门找人家来立项,立完项再要分成,这并不鲜见。”

  在一些用于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的科研专项资金分配中,企业往往也要为获得有限的资源“挤破头皮”。南方某省近年设立的LED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高达4.5亿元,当地一家LED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有申报程序和评选办法,实际上科技主管部门的主要官员掌握着分配权,能否拿到钱,能拿到多少钱,就看企业“公关”力度有多大了。

  浙江省审计厅2012年在年度审计报告中也指出,部分高校领导和科研管理人员既是管理监督者,又是科研项目承担者,这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不严的主要原因之一,且违规较多的通常是项目经费量大的学科带头人,而学校往往出于科研成果和学科建设等考虑,未能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并非无章可循,但科研项目封闭运行,监管制度难以形成有效约束。上述985高校社科处人士说,课题经费既然已经拨下来,财务人员一般认为这笔钱就是属于课题负责人的,财务报销程序不过是走个过场,这让一些不法人员敢于冒险违规。

  机制变形:为立项而立项 “好钢”未用在刀刃上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达10298.4亿元,增长18.5%,总量居世界第三,投入强度在新兴发展国家中居领先地位。

  多位科研人员反映,现行体制下,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把课题多少作为科研人员晋升、考核的重要指标,一些课题成果“注水”,“重立项,轻研究”“重投入、轻绩效”成为突出问题,这表明我国科研体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种种扭曲,科研投入与叫得响的科技成果不成正比。

  史璞说,很多科研人员把精力花在立项上,没有多少精力搞研究,就用科研经费去包装成果,再用包装的成果去申请新的课题,科研经费就在这种“课题复课题”的循环中被浪费掉。

  部分行政领导敷衍了事,采取“撒胡椒面”的方式分配科研经费,也造成严重浪费。审计结果显示,2012年,湖南省科技厅安排的3578个科技项目中,接近四成项目金额不超过2万元;2011年,福建省教育厅分配的800万元科研经费,平均每个项目不到1万元。

  扭曲的机制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如2008至2010年,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贵阳中医学院三所高校取得专利和技术成果转让33项,仅占取得科研成果总数1434项的2.3%。

  如何让科研投入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益,专家和科技界人士呼吁,必须加快推进科研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清除当前体制运行中存在种种弊端,让科研经费的“好钢”真正用在刀刃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吕艳滨等认为,遏制科研腐败,应彻底改革科研经费分配机制和评价机制,让科研经费“晒”在阳光下,并以现代财务制度管理加以管理;还应对科研人员实行阳光化的“年薪制”,改变课题养人的怪象,让科研资金释放出最大效应,激发科研体制改革的活力。(记者李柯勇、李亚楠、陈刚、席敏、叶前)


85岁老人捡破烂助学18年 离世前一天仍在捡废品

2012年,捡废品的胡发生被评为“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 胡玉山/供图

  2012年,捡废品的胡发生被评为“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 胡玉山/供图

  他叫胡发生 18年来,他坚持用卖破烂的钱帮助乡里的孩子,感动中原

  85岁的他不久前去世了 离开前一天,他还忙着在集市上捡废品

  伊川县鸦岭乡鸦岭村的胡发生老人,为官恪守职责,退休后毅然背起编织袋,当上了“破烂王”。

  18年来,他用卖破烂的钱,为乡里学校的孩子们买学习用品,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月饼。

  这位因捡废品做善事被评为2012“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的善良老人,不久前因病去世。就在去世前一天,他还在街上捡废品。

  肖像

  “抠门”的老胡是个“穷大方”

  胡发生去世近一个月了。鸦岭村的人用一种混杂着意外和伤感的口吻,追忆这位85岁的捡废品“专业户”,如同悼别亲人。

  村里人能轻易地给他画一幅肖像:身材瘦削、颧骨凸出,一手夹着拐杖、拿着铁钩,一手提着麻布袋,佝偻着腰捡废品。哪里脏他往哪里去,哪里人多他往哪里挤,始终看着地。

  说起胡发生,邻居殷女士爱用“穷大方”来形容他。

  她记得,入夏时下了场雨,胡发生披着一块破塑料布出去。

  她跟他打招呼,被“教育”了一通。“我问他咋也不穿件雨衣?他说,反正这也淋不着,费那钱图啥!”

  虽然多次接受过胡发生的帮助,殷女士说,她还是忍不住讲讲胡发生的“坏话”。“他对老伴可抠了,添件衣服都不舍得给钱。”殷女士说,偶尔她邀请胡发生的老伴去集市买衣服,但他总说钱还得留着捐给需要的人,“后来,我干脆不叫他老伴逛街了。”

  生活

  他当了18年的“破烂王”

  当手执拐杖的胡发生,踏遍鸦岭的每一条小路,背上的袋子渐渐装满时,大家很难把他和曾经的村干部联系在一起。

  胡发生有3个儿子和5个女儿,晚年本应平静而殷实。

  对于他捡破烂儿这件事,子女、老伴全都不理解。他不愿意解释,仍然坚持每天四处捡破烂。

  谜团在几个月后解开了。1995年,鸦岭村建起一所希望小学,胡发生来到工地,掏出一沓零钞,450元,是他捡破烂攒下的。

  从此,他每年都在六一儿童节之际,为当地学校的孩子送来文具和生活用品,十余年从未错过。所用的钱,全都来自他当“破烂王”的收入。

  鸦岭乡第一初级中学校长张新辉说,出于感谢,他总是要求胡发生给孩子演讲。“我再怎么说,他都坚决拒绝。还总是说,不要搞这些虚的,关键是把书教好,把孩子们的成绩搞上去。”

  除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从2006年起,每年农历八月十三,胡发生都会到鸦岭乡敬老院看望老人,给他们送月饼。

  胡发生的善举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老伴吴娥也开始给他帮忙,每天把他背回来的破烂整理归类,方便他去卖。

  他这一捡,就是18年。

  去世

  前一天,他还在集市上“寻宝”

  2013年9月22日,农历八月十八,鸦岭村大集开市。胡发生像往常一样,拄着拐杖、手拿铁钩,穿梭在人群里,盯着地上。

  认识他的乡亲们,亲热地上前打招呼,把废品塞给他。

  第二天一早,胡发生感到身体不舒服,在乡卫生院检查后,被立即转到了县医院。

  “病床前,父亲还交代我们后事一定要节俭。”胡发生的三儿子胡玉山说,父亲还念念不忘老家门洞下来不及变卖的废品。

  当晚10点半,胡发生离开人世,享年85岁。

  追悼

  他离开了,他的故事会有人记得

  9月25日,胡家门前搭起一个简易灵棚。

  尽管遵照胡发生的遗愿,后事一切从简,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还是前来送行。

  鸦岭乡敬老院的六七十位老人,也强烈要求前往吊唁。为了遵从胡发生从简的遗愿,鸦岭乡敬老院副院长田建森,最终只带去十几位老人为他送行。

  此时,张新辉瞒着学校的孩子们,仅让几名老师代为吊唁。他不忍心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爷爷”已经走了。“每年,离开的高年级学生,都会向低年级孩子说起胡发生,说起关于他的故事。他不在了,他的故事孩子们还会记得。”

  面对不断到来的人群,胡玉山默默地收拾起放在门洞下的垃圾,变卖了203元钱。“我记得老爹最后的交代,把这些钱送给需要的人。” (见习记者 徐方方 王菁)


智联招聘秋季报告:90后职场白领67%有跳槽意愿

              较高薪酬水平、多样福利形式与企业文化是职场白领当下择业最看重的因素

较高薪酬水平、多样福利形式与企业文化是职场白领当下择业最看重的因素

  CFP供图

  “金九银十”是求职招聘旺季。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2013年白领秋季跳槽调研报告》显示,20.8%的白领表示已经跳完了槽;32.2%的白领表示开始通过招聘网站、熟人介绍等形式寻找新的工作机会;35.4%的白领表示虽然有想法,但没行动;仅11.6%的白领明确表示压根没有跳槽打算。

  作为职场新人,90后的职场表现一直是企业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智联招聘报告显示,有跳槽意愿的90后职场人达67%,跳槽意愿高于前辈。报告指出,新进入职场的90后经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随着对工作的逐渐了解,他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是什么,敢想敢干的90后跳槽意愿也就随之提升,“不以钱途定前途”成了90后职场人的标语。

  相比90后,更多职场年轻人跳槽的诱因则是薪酬。前程无忧网近日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求职者跳槽意愿度调查”显示,36%的受访者因为对目前薪资福利不满意而选择跳槽,这一比例高于“企业发展不佳”、“职业发展遭遇瓶颈”等其他原因。调查显示,23~29岁这一年龄段的求职者跳槽原因主要集中在“公司的薪资福利”和“出于个人职业发展”上。而年龄在30~35岁的求职者在关注自己职业发展的前提下,会注意公司的发展前景对个人的影响,薪资福利等因素被排在了后面。

  当然,行业本身的性质也会使得职场人跳槽动因有所差异。前程无忧的另一项调查显示,IT、房地产、加工、制造、金融等行业中的跳槽者把个人职业发展作为跳槽的最大动因,物流行业的求职者却把公司发展作为跳槽最大动因。

  当跳槽者再次选择工作时,薪酬和职业发展空间却并不一定是他们最看重的因素。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工作得舒服、开心十分重要。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12年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51.5%的人认为理想职位不在高低,能找到合适的用武之地最重要;46.9%的人认为升职会加大工作压力,平衡工作和生活是人们的正常需求。

  智联招聘的报告显示,在2013年白领选择新工作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较高的薪酬水平”、“多样的福利形式”与“企业文化”,占比分别为51.6%、47.4%和46.4%。“职业发展空间”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40.2%和39.8%。“企业性质”则排在了第八位。报告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形态多样,小微企业异军突起抢夺人才,“企业性质”在求职因素中渐渐弱化。

  当下,更有一些职场人以“裸辞”、“折价”方式来跳槽。前程无忧《2013年第三季度雇主招聘意愿调查报告》显示,55%的求职者最近一次跳槽的方式为“裸辞”,而选择“骑驴找马”的求职者为39%。2011年,《钱江晚报》联合搜狐女人社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面对更合适的工作机会,尽管有57.1%受访者不愿意“降薪跳槽”,但“愿意”的受访者占到了42.9%。

  职场人敢于大胆选择与市场需求不无关系。前程无忧的数据显示,2013年6月,全国网上发布职位数逾274万个,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幅度达23%。从国内十大热门行业来看,除了计算机软件行业的网上发布职位数同比小幅下跌外,其他各行业的网上发布职位数比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金融、投资、证券以及房地产开发涨幅较大。《2013年第三季度雇主招聘意愿调查报告》显示,79.7%的受访雇主表示他们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同比增加更多的社会招聘,这比上一季度的调查结果高出了8个百分点。

  不过,跳槽总会有风险。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跳槽前对自己的职业和发展目标进行整理和重新设定才是重中之重。中智上海外企服务公司人才信息部协调经理吴媚指出,频繁的跳槽经历可能意味着个人自身定位不清、职业规划不明、工作经验不足,且忠诚度较低。从市场的总体上来说,虽然人才流动性增大确实存在,但企业依然不会轻易接受跳槽过于频繁的求职者。

  跳槽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对于求职者和给企业都带来了新的挑战。智联招聘职业顾问表示,对“不那么听话”的90后,企业应该加强对于员工的引导和培训,加强雇主品牌建设,吸引和留住员工。90后员工如一股活水,用好了将会给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周易

品    牌
新华网
行业特征
新闻网站
百度权重
8
Google-PR值
7
域名时间
2000年4月28日
ALEXA排名
三月平均:205
备 案 号
京ICP证010042号-2
网站名称
新华网